
□盤州市舊營鄉舊營村駐村“第一書記” 路仕康
歲月如梭,轉眼間,駐村已經三年,回想駐村的點點滴滴,那些人、那些事,總在不經意間涌上心頭。
駐村以來,我既是駐村“第一書記”,又是幫扶責任人。2017年8月,我剛從六盤水市工商聯來到舊營鄉舊營村任脫貧攻堅“第一書記”時,就去走訪自己的幫扶對象。其中,田和平家的情況讓我至今記憶猶新。
當我第一次來到田和平家破爛的房門口時,幾近崩潰:屋里垃圾成山、臭氣熏天,一家三口就生活在垃圾中。原來,田和平的妻子楊叁云是一名精神病患者,每天外出揀廢品,一籮一籮往家背,這“垃圾山”發酵的味道可想而知。楊叁云不讓任何人把她家里的垃圾清理出去,我只好出錢來回收,每次付20元或30元不等的現金,將所有垃圾清出去燒了。
通過國家危房改造政策,田和平家蓋了兩間新房。房子蓋好后,我為他買了床和柜子,還有其他生活必須品,家里才漸漸有了新模樣。一次又一次的走訪幫扶,讓楊叁云把我當做了自己的親人。但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出現了,楊叁云逢人就說,她原來有6個丈夫,100多個孩子,現在有了“第七個丈夫,還是個當官的!”由此,我搖身一變成了“七書記”。這則趣聞,很快在舊營鄉傳開。
“七書記”的幫扶故事,在盤州廣為流傳,并被人民網、今日頭條、六盤水日報、盤州發布等媒體報道。正如報道中說的那樣,楊叁云確有精神疾患,但她與丈夫共守家園,與大家一起勞動,從內心把幫扶干部當成最親近的人的感情是真實的。因此,在感恩圖報方面,楊叁云又是一個正常人?!笆屈h和國家的好政策,給千千萬萬個貧困家庭帶來陽光雨露。只要用真情幫扶,收獲的必然也是真情……”這句話,我常常對自己說。
此外,我另一個幫扶對象,15組的劉朝鳳,她兒子田致江出車禍后無錢醫治(因為車禍不能用農村合作醫療報銷),我多方奔走,用“滴水籌”為其籌集醫療費用5.8萬余元,并按政策為其申請3000元的臨時救助和低保,幫她解決了暫時的困難。
六盤水市工商聯作為舊營村的幫扶單位,我積極協調,結合單位工作特點,與盤州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了“德行盤州、愛在舊營”活動,對全村139名貧困戶展開崇德感恩教育,弘揚“崇德向善,孝老愛親”道德風尚、“滴水之恩,銘記于心”感恩情懷,轉變少數人“等靠要”“爭當貧困戶”落后思想。
下一步,我將牢記共產黨員使命,不忘初心,感恩奮進,帶領村支兩委班子,用實干實績回報組織的關心厚愛,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,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。